Saturday, October 6, 2012

《想象的马克思主义》笔记之五

P192-201 科学性和批判 在马克思设想的政治经济学中,也就是说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的知识)和资本主义的批判(资产阶级的现实)中,剩余价值的概念,或者更确切地说,劳动价值、工资和剩余价值的三个理论(193)占据着首要位置,它们构成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框架。如果人们取消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那么马克思当作核心的东西就消失了。像 罗宾逊夫人那样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现代经济学家在这种取消的时候,并无恶意,因为她仅仅受过经济学的教育,不知道社会学和哲学。劳动价值理论能结合对资本主义的人类学批判和科学批判,能区分局限于价格的庸俗经济学的外表(或幻想)和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本质(或科学真理)。

根据价值规律在劳动力(为资本家创造价值的使用价值)和以货币形式的资本,即工人购买必需品的交换价值之间的交换,赋予劳动的异化一种精确而科学的意义……。最后,利润率下降的规律要求人们从活劳动那里,而不是从死劳动那里获取剩余价值。

不过,根据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观点,这个规律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的规律,是理解最困难的关系的最本质的规律”。总之,以这个规律为中介,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宣告了资本主
义必然的自行灭亡。“资本本身在其历史发展中所造成的生产力的发展,在到达一定点以后,就会不是造成而是消除资本的自行增值。

超过一定点,生产力的发展就变成对资本的一种限制;因此,超过一定点,资本关系就变成对劳(194)动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限制。一旦达到这一点,资本即雇佣劳动同社会财富和生产力的发展就会发生象行会制度、农奴制、奴隶制同这种发展所发生的同样的关系,就必然作为桎梏被打碎。

于是,人类活动所采取的最后一种奴役形式,即一方面存在雇佣劳动,另一方面存在资本的这种形式就要被撕破。”这段论述紧接着一个论点:从历史的观点看,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是经济学的最重要规律。换句话说,资本主义的运作方式——资本的积累和对工人的剥削——是根据劳动价值理论来分析的,正如资本的历史发展,不可避免的自行灭亡,是从这个规律的一个结果推断出来的。出于何种不可思议的误解,一位现代经济学家能在撇开劳动价值理论的情况下讨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个问题有一个双重的回答:一件商品的价值,作为它与其他所有商品的交换比值的结果,和价值实体之间的区分,在一位受过新实证主义或分析哲学的教育的现代经济学家看来是不可能理解的。

(例如,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年轻的经济学家无法理解交换价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认为后一概念完全可以被前一概念所取代)。他把货币价值——用货币单位计算的一件商品的等价物——和它的实际价值,即某件商品所代表的其他商品量区分开来。他不知道本质上不同于价格的价值实体。他没有错,他把对这种实体的探讨还给形而上学或人类学。

(因此,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不能超越实证主义的狭隘眼界,从哲学角度考虑问题) 作为价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已经遭到多次的反驳,马克思完全知道这一点。用平均社会劳动量来计算的价值和价格之间的大致对应关系,在珍稀物品的情况下是不成立的。如果要假设这种对应关(195)系,就不应该考虑各种因素(供求关系,平均劳动量和边际量,等等)。

最后,尤其当在一种平均利润率因竞争而形成的时候,每一个资本家从剩余价值总量中得到的份额并不是由他所雇佣的活劳动量决定的,而是由他使用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数额决定的。因此,在资本主义中,最终说来与生产成本有关的价格并不能证明劳动价值规律。

换句话说,按照马克思的一位解释者(曼德尔)的说法,劳动价值规律在实践中只有通过对自己的否定才能成立。这种辩证法使今天的经济学家目瞪口呆。(说法有点夸张,不过想想倒也好玩)。既然今天的经济学家不知道(交换)价值(由交换比值计算的价值)和价值实体之间的区分,既然他在市场上得知的价值,即价格,不是出于偶然或在短时间里,而是因供求关系规律和利润率平衡的持续作用而才不同于价值,那么应该用哪些事实,用何种心理的和历史的经验来证明或证伪劳动价值规律?一个概念和一个科学规律能“挽救现象”,并继续是有效的,直到一种“现象”使人们对它们产生怀疑。

但是,一个规律和一个概念,如果不能“挽救现象”,只有通过相反的现象才能显现出来,那么就不属于科学的范畴。(不属于实证主义意义上的“科学”范畴,也就不属于任何意义上的“科学”范畴?比如亚里士多德的有机体科学。

比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科学”。这类科学恰恰要求从否定的方面去理解对象,因此当然只有在其否定中才能得到证实)。

(在以下3页——196-198页中,阿隆证实,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分析继续有效——需要的只是抛开他的三个核心理念,即劳动价值论、工资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而且,不仅对于经济学是这样,就是对于社会学和政治学也是这样。因此,其结果同苏格拉底的反证法正好相反:我承认你的结论,但我不承认你的前提。因此,我必须拼命地在你的前提和你的结论之间的推理过程中寻找漏洞)。

(199)出于政治和哲学的理由,阿尔都塞把科学性给予剩余价值的概念,因而给予我称之为三个基本理论(劳动价值,工资,剩余价值)的东西。如果他想不与苏联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统观念决裂,那么他就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工业化之间的本质区分:理论把这种本质意义归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如果阿尔都塞愿意与苏联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决裂呢?) 另一方面,阿尔都塞和他的追随者,由于他们的哲学教育,对在罗宾逊夫人看来代表马克思对经济学理论的贡献的模式或纲领不感兴趣。

在他们看来,这些纲领处在较低的水平上。“从概念的形式化方面看,数学的形式化只能是从属的。”这种最后的概念化界定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而剩余价值则是其已经达到的完美表达,是令人震惊的科学发现。

他们给出了何种证明?没有:事实上,三个基本理论既不能对西方的计划工作者,也不能对苏联的计划工作者(他们越来越难以计算平均社会劳动时间——如何能把不同工种的劳动归结为一个唯一的标准?——并且不能不考虑生产要素的相对匮乏)有任何帮助。(但对我们理解聪明人为什么会如此愚蠢有帮助)。

他们有什么权利断定地租、利息和利润还原为统一的剩余价值是科学的确定知识,而西方实践和苏联实践都与这种还原不符?“剩余价值之所以不是一个可测量的现实事物,是因为它不是一个事物,而是一个关系的概念,是生产的一种社会结构的概念,是仅仅在其结果中可见的和可测量的一种存在的概念”。然(200)而,为了把一个仅仅在其结果中可测量的概念提高到科学的崇高位置上,还必须明确指出其结果是什么,这些结果是否包含非直接可见的概念。深深吸引我们的年轻哲学家的东西,是剩余价值概念在马克思体系中的战略地位,是把它引入《资本论》第一卷的概念框架,是价值和价格之间、剩余价值的实在性和价格现象或假象的实在性之间的区分所能容忍的各种解释。

相反,他们不愿意看到——这是十分明显的——这些哲学特有的模棱两可暴露出这种概念化的非科学性(在科学性一词的现代意义上)。或者至少可以说,经济学、社会学和人类学汇合于其中的这种概念化不可能利用经济学特有的科学性。(用形式逻辑的观念,按照同一律,是无法理解辩证法,包括发展观点和联系观点的。用形式逻辑所理解的辩证法本身就是模棱两可的,正如传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所做的那样)。

马克思充分意识到他的方法和概念的独创性:剩余价值既属于社会学的范畴,也属于经济学的范畴(在今天,这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因为剩余价值阐明了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生产的社会条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占有者对社会剩余产值的获取。同时,超越经济学理论范围内的一些问题清楚地显现出来了:原始积累的起因是什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作不可或缺的资本最初是如何形成的? 同时,我们已经看到,三个基本理论的概念化赋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一种资产阶级或庸俗经济学批判的特征。

概念的产生,《资本论》的描述,在我看来比《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描述更笨重、更缺乏说服力。劳动伦理理论的唯一证明那头在属于另一个时代的本质主义哲学之上:性质不同的商品只能根据它们具有的共性来衡量。

然而,商品的共性仅仅在于它们是劳动的具体化。参(201)照一个结果或一种指标对所谓性质现象的衡量属于科学实践。马克思的论证既没有证明劳动是价值实体(如果我们假定这种说法有一种意义),也没有证明商品是根据凝结在每一件商品中的劳动量来交换的,因为确切地说,这种比例性在实际交换中是不成立的。正是矛盾吸引着哲学家们。

从价值到利润率下降趋势,《资本论》的概念体系的发展,宏伟的精神构造,应该同时能解释资本主义的实际运作和其中的行动者对资本主义的错觉。如果剩余价值概念发现了诸生产关系的真正现实,而这些生产关系则构成了结构,那么这个结构应该表现在现象中和隐蔽在假象下。但是,现象何以能证明现象所隐藏或掩盖的一个结构的真理?在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的、时代的、历史的条件这个意义上,政治经济学批判(反对资产阶级经济学规律和永恒经济学规律之间的混淆)的社会学意义多于经济学意义。通过价值和价格的区分——受现象束缚的资本家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政治经济学批判仍然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概念把戏,只要图式——增长的图式,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图式——没有得到统计数字的证实,或者被驳倒。

阿尔都塞和他的追随者显然没有走这条道路。他们利用《资本论》的概念体系来达到三个目标:(1)对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和《资本论》的马克思之间的关系作一个新的解释,表明与“认识论断裂”相一致的精神断裂;(2)建立一种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说,非人道主义的、非历史主义的马克思主义;(3)勾勒一门关于历史或社会组织的科学,它能确保科学性,又没有意识形态或主观性的危险。(在下一节),我(将)逐一检查到达这三个目标的方法。(我把它概括为“结构主义的骗局”)。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