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6, 2012

见素抱朴

见素抱朴 ——简析陈玉圃先生绘画艺术 支英琦 在当代云蒸霞蔚的水墨山水画界,陈玉圃先生的画是可以一眼看出来的。这种特质,倒不一定是线条的圆转简劲,笔墨的浓淡相宜,甚至不是构图的从心所欲,画境的澄静悠远,而是一种内在的气息的流动,也许看不到,却时时潆荡在你的心间,看得久了,竟生出一种温暖的体贴,让你的思绪不知不觉略过云遮雾绕的现代生态,与古代文人的生活情景相融了。

比如,在他的画面里,高士总是喜欢坐在松下谈天说地的,背后的群山嵯峨迤逦,有茅亭翼然于寒崖。突兀的岩石下,是潺湲的小溪
,无系的小船飘摇于水面,而隐约的小径,引领视线深入云雾飘渺间。

静下心来,似乎可以听到文人兴起抚琴弹奏,山水云气里弥漫的应该是《高山流水》的曲调吧? 在 陈玉圃先生的笔下,呈现的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禅意的澄净世界。画面上的乡野村舍,澄江清溪,幻现出一派无尘的清净。

这种清净,甚至有些寂寥,与这个繁复热闹的世界似乎格格不入。他的《澄江如练图》,江边山石用简笔勾勒,看似无骨却峭拔有势;远处江水用淡墨渲染,看似渺远却闻涛飞水卷。

整幅画面烟雨迷蒙,悠远深邃。而在《溪山渔隐图》中,画面更为简洁,一条似有似无的石径,通往烟雨靡靡的蜃景,一条似乎从太虚幻境里划出的小船,飘摇在无人的野渡------- 陈玉圃先生的绘画,尚简约而去芜杂,多素雅而远浓重。读他的画,常常不由自主地联想起柳宗元《江雪》传达的意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空山孤鸟,雪掩人迹,唯有老翁独自钓起一片禅意。诗词中传递的,不就是一种空寂寥廓的化境?其实,诗情和画意是相互融通的,从王维开始,就有了禅意画的说法,用水墨渲染,表现迷蒙平远、疏淡空旷的境界,似乎远离了人间烟火。陈玉圃的绘画明显受到禅的影响,读他的画,你会感觉到画家进入了一切随缘而不被物扰的自由无碍的境界,那些由意向之泉脉脉流淌出来的河溪水脉,那些用看似纤细线条勾画出来的山川草木,常常让人有恍若置身神山圣水的感觉,一种玄远迷蒙的超然境界。在这里,无论是青山绿水,杂草逸树,还是江上归舟,云端隐士,都弥漫着一种清新无尘的宁静气息,仿佛雨过天晴,曾经障目的风尘烟岚飘散无踪,山川树木清朗爽洁,这是漫漫尘嚣退去后澄明的心灵之境。

禅,是一种修行境界,禅,也是人们求悟得解脱的一种手段,惟有历尽磨难、而又意志坚定、敏学笃行者,才能入境生慧,没有经历过大悲哀的人,是很难有大彻悟的。陈玉圃认为:“中国画贵静气,如禅宗之于禅定,画逞静气给人一种舒服的美感,使人观之如饮寒泉,透心清爽,消尽烦乱情绪。

通常我们所说有禅味或称作逸品的画,大多数是因为得了静气。”从这个意义而言,画家表现的是一种对于自然、生命、宇宙以及“道”的崇敬之情。

看着这样的画面,会促使你在现实生活的喧哗与躁动中安静下来,沐手净心,谛听天籁之音,皈依灵魂家园。陈玉圃先生以禅入画,一方面宁静致远,妙机天然,另一方面内涵丰富,充满哲思,充溢这浓浓的书卷气。书卷气,是中国文人画的核心境界,画家的人生觉悟,文学修养,辞赋底蕴,都决定着他的作品能否达到清逸高雅的文人境界。

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家首先是文人,其次才是画家。文为本,为先,绘画只是抒发胸臆的途径和手段。

陈玉圃的绘画简淡空灵,清远古雅,而他的大量“题画诗”又使这种趣味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比如,他在《溪山渔隐图》中题曰:“何故隐溪山,补天愧无才。

浪迹江湖上,鸥鸟莫相猜。”他的题画诗,也是他的人生经验与修行觉悟的诗意再现,在《仙山访道图》中,他画一叶小船静泊,一个高士于嶙峋石崖间独自前行,画面的空白处题诗一首:“水天茫茫,心寄何方;欲访仙山,莫畏风狂;可揽海色,可沐天光;谁人有缘,与吾同享?”求道,悟道,何谓大道?真可能是“道可道,非常道”了。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其艺术感悟和人生觉悟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所历愈困,所悟愈深,而其心愈善,情愈真,言愈简,意愈赅。表现在创作上,画面会更简淡素雅、飘逸冲和。近年来,陈先生喜欢画一些简笔画,有时是一带山影,一线水光,有时是一枝寂花,两只闲鸟,淡淡的墨色,濡染出一种平静悠远的画境。

他的《禅乐图》唯有一人、一树,一片迷蒙远山,笔虽简,那种山高水长、人生空寂的感慨,却跃然纸上,意趣盎然,胜过笔墨万千。这种画面,看似简单而随意,实际发乎心仞,其画境的清净,源自内心的安宁。老子说“见素抱朴”,一切都在绚烂后归于平淡,回到朴素的原本。

好的艺术,自然也不需要多绕口舌,我们只需要默默体会、用心感悟,体悟那种寄情山野、只闻天籁的自然状态,那种良友默相对,携琴不用弹的人生境界。然后,安安静静地,回到我们热热闹闹的日子。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