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就是静静地开出自己的花 郑立平 因为耐不住寂寞,所以许多种子注定发不了芽;因为经不住挫折,所以许多芽儿注定开不了花;因为舍不得奉献,所以许多花儿注定结不了果。——题记 经常对同事说,和大家相比,愚钝的我除了努力别无优长。
或许,正是这跋涉的姿态,使我无意中收获了很多。回首看似顺利,实则坎坷曲折的成长之路,对照自己今天的学习和思考,我逐渐总结出许多关于教师成长的个性化理解与认识。
虽然与现在许多教师的观点格格不入,但我执拗地感觉:这些带着我的心血与智慧的思考,对青年教师的成长非常有益。正确理解教师的成功与成长 成功常常伴随着成长而来,但成功并不等于成长;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绝对成长”,永远不太会有像其他一些职业那样的“相对成功”。成长与成功,是两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永恒话题。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它们的理解却有些偏差。成长,如一粒种子由生根、发芽、破土而出,到抽叶、拔节、开花结果,是生命个体在外形、内容、质量等各方面的不断变化、提高、成熟与完善。它受外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但更主要靠内在的潜质与力量。
对有追求有梦想的教师而言,真正的成长,其实质就是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内化过程,也是让自己的心灵拥有一个空间并向某一目标努力伸展的生长过程。它只有两个标志,一是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二是自我心理的不断增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成长与否可以用心来感知,可以通过良好的修养、高尚的道德、高雅的气质、深刻的智慧等外化、彰显,但却是很难用数量的大小等客观的标准来衡量。而成功,主要是指人在诸如名誉、地位、官职、权势、利益等显性目标上的达成与满足。
它是一个世俗化的概念,因而其标准也是五花八门,因人而异。但不管大家怎么认识,今天人们对成功的认识,一般总与地位的大小、官职的高低、金钱的多少有关,是可以用数量的变化来评价来衡量的。
无不辩驳的是,官再大,钱再多,实际也都是外界给予的,因而也是相对的、暂时的。比如一个一线教师,经过多年的努力经营,一下子荣升为主任、校长。从外在来看,终于获得了成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职位、利益等都有了显著的变化。但实质变了没有?没有!一夜之间能有什么变化呢?只是一个名号而已。
如果不借助这个新的平台,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智慧,不仅不会很好地胜任工作,反而有可能学校发展陷入泥潭,让自己活得更累。成功是短暂的,在人生当中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但成长却伴随人的一生,一个持续的过程。成功很大程度上依靠外在和别人对你的评价,在我们追求某个目标时,一旦成功,可能就会担心失去。名、利、权等等,这些虚的东西,别人可以给你,也可以拿去;今天可以拥有,但明天很可能就会失去,而且往往你抓得越紧,丢得就越快。
但成长却是内在的潜滋暗长,即使别人想剥夺也无能为力。只要我们有一颗不断完善的心,即使失败了,也能获得成长。
由于职业本身固有的特点,我们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基本上与世俗成功标准的主要标准——升官发财无缘,从根本上是不太会有像其他一些职业那样的成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在《论语》开篇第一句就点明了教育者人生的第一要义——学习。
教师的乐趣就是在学习之中,在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之中。“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要不断地超越自己,使自己每天都有所思,有所学,有所得,把自己的作为一个教师的生活过得充实而富有活力,追求内心精神的和谐与宁静。当我们一心痴迷“相对成功”时,常常会迷失自己;当我们专心追求“绝对成长”时,成功却往往不期而至。一个教师如果把自己的成长锁定在“官位”,无疑是把自己的发展逼进了死胡同;只有觉醒了,成长才真正开始。
只要我们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不仅不会孤独,反而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幸福。成长,是教师主动提升生命价值的基本状态 成长不仅是教育部门或是某个领导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强制要求和必须完成的任务,更应该是教师内在的需要和自身的追求,是教师主动提升生命价值的基本状态。
当询问一些教师“你工作为了谁?”时,答案往往是“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为了“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听着很感动,看似很崇拜,细细品味,却是空洞的政治口号,虚吹的道德高帽子。
这种现象,远在在春秋时期,就被我们的祖师爷孔子发现。他尖锐地指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意思是,古时候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完善自己;而今天的人学习,口口声声为了教育别人,处处炫耀自己。同样,对“我们为什么要成长?”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也形成了两种错误认识,一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动力来自外部的压力——任务的驱动和制度的约束,而非自发、自愿、自觉的行为;二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为了别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持续发展,而与教师教师本人的工作和生活没有多大关系。对“旧我”的改变,必然带来痛苦。
当教师如果不是内心欣然认可、接纳并作出积极反应,教师的成长就变成了教师服从命令的一项要求或消极等待的一种安排或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从而对教师构成了某种挑战、警告和威胁,必然会遭到很多教师的抵制或拒绝。教师为什么要成长?其实不难理解。教师首先要把自己作为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职业人。教师专业发展首先不是为了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而是为了教师本人能更好地适应和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而是为了在承担职业责任基础上教师本人能拥有更充实、更有意义、更幸福的新生活。
也就是说,教师成长的基本前提是“教师自身的成长”。其直接目的并不是教师单纯的职业生活,而恰恰是教师自己的生活质量,特别是教育生活的价值感、幸福感。为了改善和提高自己的日常生活质量,我们需要扩展自己的基本技能、生活情趣和整体修养;为了胜任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
觉醒是成长之源,一个教师如果意识到发展归本到底是为了自己,成长归根到底是个人的事,教书育人就会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成长的最佳目标,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成长离不开外在的推动,但关键是靠自身的努力,自主发展是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教师成长的最佳目标,就是做最好的自己。诚然,教师的快速成长离不开学校优良的教师学习氛围,离不开科学的评价和激励制度,更少不了研讨、培训等开阔视野、提高境界的机会。
可以说,没有外部条件的推动和促进,一个教师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但是,外界再优越的条件和因素,也毕竟要通过教师自身内在系统的调节才能产生作用。教师自身是成长的主人,自身素质水平与不断提高的职业要求之间的矛盾是其专业发展的原始动因,而主体的自主发展实践活动是专业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教师了解和确定自我状态,自觉规划职业生涯,主动进行人生设计,对自主发展进行合理管理和监控,才能有效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我们注意一下周围或身边的优秀教师,就会发现,他们工作压力并不比我们少,成长环境也并不比我们好,得到的外出培训、进修、锻炼等成长机会也并不比我们多。他们之所以能从平庸走向优秀乃至卓越,关键在于具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和进取精神。
我曾看到国内一项关于“优秀教师之所以成为优秀”的原因调查,在众多的原因中,位列最前面的是“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教育,渴望成为好教师”、“能虚心学习,不断提高”等主观因素。可见,正是凭着对成为优秀教师的向往和对卓越工作的追求,他们才能够不断进行专业发展,不断地超越自我的固有状态,最终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梦想。无数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都充分证明:只有那些善于主动发展自己的人,才能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
例如大家熟悉的钱梦龙老师。人们对他的崇拜,不仅因为其语文课堂的绝妙,更源于他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
有人说机遇特别垂青老师,但他却信奉“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的名言。他早年失学、错划右派、住过“羊圈”、蹲过“牛棚”,人生的挫折都曾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临”到他的头上,但即使在1957年至1976年那些困顿屈辱的日子里,他也没有像太多的人一样消极颓废,只要一走上讲台,便激情澎湃。
他对课堂和讲台无限钟情,几十年痴心不改地求索路上寻觅着教学的“真经”。他说,只有甘于寂寞、对肩负的“大任”有真正自觉的人,才能历经磨难而修成“正果”。
每一个青年教师初上教坛,都充满了激情与梦想,要做一名好教师;也都曾不甘平庸,要在教学上有所作为,要在工作中不断超越自己。但是,很多人却在自己的工作中逐渐倦怠,思想变得消极和麻木,行动变得迟缓和敷衍;而那些名师从不这样,他们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们始终处于“自觉行动”之中,坚守着自己的思想追求,坚守着对事业和学生的真爱,始终如一地向着一个又一个目标迈进。
所以说,名师的成功之路,大都是一个在教育实践中坚守自己梦想的长期征程。正如《菜根谭》中的名言:“楚兰生于森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德立言不因贫穷而变节”,一个教师可以一辈子不成功,但绝对不可以不成长。
园中的牡丹,山间的百合,路旁的牵牛花……是花,就要开放。不为世人的欣赏,只为心中的芬芳。长期的实践经验告诉我,:教师成长的最佳目标,不是符合什么要求,而是做最好的自己。
记得夏丏尊先生说:一尊佛,有光,才能令人敬仰。我们虽然没有能力成佛,却可以对生命洋溢激情,对生活充满热爱,给我们的小伙伴们树立一个可以仰望的身影,成为他们成长中的“贵人”。因为我把成长看做是自己生命存在的状态,所以,我慢慢学会了包容,学会欣赏,学会坚持与等待。借鉴许多名师成长的经验,多年前我就自觉地给自己的教育人生设计了“八个五年计划”,用扎实的行动和智慧的实践,一步步打造和丰盈自己的教育人生。
佛不渡我,我自渡,不为彼岸,只为海。我不知道教育是否是我最喜欢的职业,只是觉得这片土地上到处都有我渴望的风景。一个人如果选择了自己想做、能做,且社会需要的事情,并沉醉地做着,这无疑就是最幸福、最快乐的。
或许只是这傻傻的快乐,也快乐着我的伙伴我的同事我的亲人,快乐着我的生活我的成长我的生命。“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我坚信,不等待,不拒绝,把自己开成花,就永远走在春天里!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